11月17日,以“补水污染治理短板,促健康美丽城乡建设”和“韧性宜居·健康活力”为主题,第十五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与新技术设备博览会”和“2020(第十五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在杭州同期召开。城市群系统演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模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研究院共同承办了第十二分论坛。我校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叶堂林代表主办方致辞。
论坛现场
20多位院士、400多位城镇水务和城市规划领域的权威专家齐聚杭州,共话韧性宜居城市建设,来自全国部分省、区(市)住建厅、自然资源厅、水利厅、生态环境厅等城镇水务和城市规划工作的有关负责人、全国水环境治理和城市规划的专家学者、先进企业代表等,共计3000多人参加大会。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水环境与水生态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余刚主持。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忻为大会作开幕致辞,国务院参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国际水协(IWA)中国委员会主席仇保兴,中国工程院院士曲久辉,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丰昌,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仁忠,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建国,深圳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胡嘉东,威立雅中国区副总裁兼董事总经理黄晓军,首创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首创股份董事长刘永政,南方泵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沈凤祥,上海凯泉泵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林凯文分别作主旨报告,国际水协(IWA)执行总裁Kala Vairavamoorthy作视频报告。
大会于18日设置了39场分会场。城市群系统演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模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研究院共同承办了第十二分论坛“智慧城市与城市未来”,本论坛邀请了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工程研究中心、同济大学、首经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航天三院体系对抗与智能信息系统总体部、北京比格大数据有限公司、京东城市等学界及业界近十位专家学者出席论坛并作发言。我校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叶堂林代表主办方致辞。
会议现场
叶堂林代表主办方致辞
论坛上半场由实验室副主任吴康主持,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数字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单峰作了“数据驱动的智慧城市演化图景”的报告,结合疫情之下新兴技术发挥的关键作用,对智慧城市的发展演进和新业态进行再审视,在此基础上对5G时代、数据驱动、场景规划等智慧城市演化图景进行了展望。以“城市生命体与智慧化成长”为题,我校城市群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段霞在报告中对具有复杂巨系统生命体特征的城市以及城市的智慧化进行了深入探讨,她指出城市是非线性、不可还原的复杂适应系统,看似随机无序,但混沌是新的层级秩序形成的推动力量,能够自下而上地调整适应,形成有效的行为模式并发展进化。智慧化”并不等同于“智能化”,城市走向智慧化的标志是要理解城市的特性机理,让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和智能技术去对接城市的需求特别是人的多样性、多尺度、变尺度需求,“现实中智慧城市建设应注重“识别真需求真问题”。北京比格大数据有限公司李学友先生在“智慧城市区域大数据生态建设模式、方法论和关键路径”报告中介绍了智慧城市区域大数据生态建设方案,他强调建设数字经济要基于体系架构做好顶层设计,明晰大数据局(数据资源管理局)的使命和定位,发挥智慧城市对数字经济的支撑,最后对大数据服务管控运营平台—aPaaS及其应用进行了介绍。
与会专家发言,吴康、金贤主持分论坛
论坛下半场由上海总工程师协会能效与环保专业委员会主任金贤主持,京东城市浙江总经理严国军先生围绕智能城市建设作了“京东城市,用AI和大数据打造智能城市”的报告,其中重点介绍了京东城市基于AI和大数据打造的“智能城市操作系统2.0”,该平台可针对性解决城市全域数据汇聚、海量时空数据管理、数据支撑赋能弱、数据互通不足、城市数字孪生建设等问题。航天三院体系总体部副主任江帆通过“智慧开创时代,孪生建造未来”报告对“数字孪生城市”进行了深入诠释,结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的实践案例,报告了数字孪生城市操作系统的全域感知、时空大数据共享云平台、城市信息模型、智能辅助决策等核心能力及其在安全应急、智能交通、疫情防控等方面的创新实践。以“超高层建筑大规模地下空间智慧化运行与治理原理”为题,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张鹏飞教授在报告中以上海世博地区地下大空间体系为研究对象,从地下大空间智能防灾应急示范、地下大空间火灾与地震安全防控及疏散技术、地下空间运营安全指标体系建构、地下空间空气质量健康安全保障技术、公共安全应急平台架构与管控策略以及超高层建筑群地下空间安全示范应用等方面对超高层建筑群大规模地下空间智能化安全运营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我校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张贵祥教授作了“城市垃圾分类的信息化与智慧化”报告,以北京、上海为案例对智慧城市的垃圾分类进行了深入比较分析,他指出北京在垃圾分类“双积分”政策、排放登记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探索,但仍需加强顶层设计、扩大垃圾分类示范区覆盖范围、进一步改革积分制等。
本次论坛有百余人聆听参与,在嘉宾互动与专题讨论的环节分别就数据安全、智慧应用、理论方法与实现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回应了现场观众的提问,集中展示了大数据、人工智能、5G科技、平台建设等方面的最新理念、成果与解决方案,为智慧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最后段霞教授就本次论坛做了总结发展,并对实验室借助论坛如何在共有知识体系建构基础上推进政产学研各界融合,推动智慧城市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实验室将不断深化智慧城市领域的研究以及成果转化,探索出一条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发展道路,为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整体实力和推进中国城市的智慧化贡献力量。
嘉宾合影